樂水部落
曾經繁榮的樂水歷經日治時期、的歷史更迭,部落的史料及文化逐漸散失。近來族人積極著手文化重建。旅人在此能體會部落文化蘇醒的感動;附近景點有:太平山、翠峰湖、鳩之澤溫泉。
爺亨部落
爺亨部落以爺亨梯田聞名。早年日本人為推廣種稻,動員族人在河階臺地建造了超過1200階的梯田;近年多改種水蜜桃。
象鼻部落
因象鼻山有如大象鼻子而得名,曾因導演侯孝賢為SONY拍攝廣告在此取景而名噪一時。近年則振興傳統染織工藝有成,尤瑪.達陸建立的野桐工坊從種植苧麻取其纖維到染色編織,完整傳承泰雅傳統編織技藝。
嘎色鬧部落
擁有豐富的生態環境并發展出有機農業;生態步道及泰雅風味餐是此地特色。旅人可體驗泰雅狩獵文化或到認證有機農園當一日農夫。
寒溪部落
部落族人于日治時期由南澳山區遷徙至此。旅人可探訪幽靜的神社遺址及古魯林道。走過寒溪吊橋可抵海拔400公尺的不老部落,族人搭茅草屋與竹屋為居、傳承苧麻編織、采自然農法,重現傳統泰雅生活。
金岳部落
日治時期歷史事件莎韻的發生地。泰雅少女莎韻為幫助返國的日籍老師,不慎落水溺斃,獲頒莎韻之鐘,部落因此聞名。旅人可踏上莎韻的路線、敲響莎韻之鐘、至鹿皮溪或金岳瀑布戲水。
嘎拉賀部落
部落因嘎拉賀野溪溫泉而游客不絕,三光溪谷水氣充沛,植物繁茂,深山則有嘎拉賀神木群,旅人可充分享受芬多精與負離子。
石壁部落、東河部落
石壁染織工坊園內種植多種可做為染料的植物,提供泰雅族染布及織布體驗。建于1937年的老東河派出所整修為瓦祿產業文化館,展示著賽夏傳統織布藝術。
庫志部落
位于庫志溪中游,溪旁生態池擁有豐富的水生植物。族人發展有機農業,飲食以小米、芋頭、地瓜、豆類和粟類為主,來到此地一定要嘗嘗泰雅族男人的飯包-香蕉糯米飯。
鹿場部落
中港溪上游最偏遠的原住民部落,曾因一則汽車廣告聲名大噪。早期由于山區常有野鹿出沒,遂名為鹿場。附近的神仙谷因溪谷落差形成瀑布,屬于參山臺灣地區風景區,設施完善。
向天湖部落
向天湖為賽夏族人聚居地及矮靈祭的舉辦地點。冬春之際,湖上云霧彌漫,頗具神秘美感。湖濱賽夏民俗文物館及部落市集的特色美食及伴手禮十分豐富。
梅園、天狗部落
梅園及天狗部落位于梅園村。梅園部落是泰雅先祖里最驍勇的支族群,因此日治時期被迫遷分散勢力;隨后又遷徙至此,近年則因廣植梅樹而得名。天狗部落的耆老擁有高超的編織技巧。
南澳部落
三面環山,東面太平洋,泰雅原名基男指極美之境,族人系自霧社北方遷徙至此。旅人可溯溪攀巖至瀑布或尋訪和平北溪上游的比亞毫舊社及古道。南澳婦女擅長以泰雅編織布料制成鞋靴,別具特色。
部落旅游行程路線
2日游【臺灣山脊~遺世獨立部落行】
Day 1 :泰雅特色部落之旅:
侖埤泰雅生活館→寒溪部落、寒溪神社、吊橋→樂水部落→太平山→游翠峰湖→鳩之澤泡溫泉
Day 2 :南澳不一樣的月光:
南澳部落→敏嘟奴泰雅工藝坊、納來麻谷工作坊→南澳社區發展鞋會泰雅創意制鞋工坊→金岳部落→武塔部落→莎韻之路
2日游【部落藝術生活探索】
Day 1
南莊石壁染織→瓦錄文化產業館→神仙谷→向天湖→午餐→東河及鹿場部落體驗→晚餐
Day 2
雪見臺灣地區公園→中興部落→梅園部落→天狗部落→象鼻部落泰雅染織工坊
2日游【屏東原鄉綜合旅程推薦】
行程1
屏東→谷川大橋(最高橋)→三地門琉璃(蜻蜓的眼淚DIY、景觀餐廳午餐) →原住民文化園區(原住民16族群)→禮納里(傳統美食DIY、家屋說故事、營火晚會)→接待家庭(體驗原鄉家庭接待文化、部落浪漫市集)→泰武有香(鼻笛爺爺的家、傳統石板屋、吉貝木棉林、吾拉魯滋部落音樂咖啡尋香) →順游泗林平地森林園區或萬巒豬腳街→賦歸
2日游【溫泉香楓部落行】
Day 1
桃園縣原住民文化會館→三民天主堂→基國派教堂→泰雅風味餐→爺亨梯田→嘎拉賀神木→嘎拉賀溫泉
Day 2
庫志部落→嘎色鬧部落傳統生活體驗→泰雅風味餐→羅浮橋→巴陵橋→樂信瓦旦紀念公園
部落文化圖騰
泰雅紋面
紋面是泛泰雅族群非常重視的生命儀式,可說是成年的象征。男子成年并英勇狩獵后才能紋面,多紋于額首或下巴;女子于兩頰紋面,代表其善于織布或耕作。
臀鈴
賽夏族矮靈祭時特有的歌舞佩飾,舞者佩掛于腰部后方,隨著走動或舞步,便會發出清亮的鈴聲。
苧麻編織及植物染
泰雅族女性善于編織,素材多半取自天然苧麻。部落婦女種植苧麻,剝取纖維,以水煮軟后曝曬成苧麻纖維,才能捻線織布。顏色方面,則以各種植物做為染料。
背簍
泰雅族人攜帶食物、農具等雜物的容器,有時也用于背小孩。背簍以竹、藤編制,方形柱狀底小口大,四邊以藤條固定,并向上延伸為提把、向下為支撐??腳。背負時可采雙肩背法,也可用帶子套在前額,將簍子背在背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