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米甕砲臺 可近觀和平島 望幽谷與基隆嶼
2009-10-02
米甕砲臺位在基隆港口的西岸高地上,屬于臺灣三級古跡,砲臺區中有指揮所、觀測臺與砲盤區,以及四座巨型砲座,砲盤區屬長型的平臺,砲臺一字排開瞄準外海,是目前砲臺遺跡中僅有的形式。在白米甕砲臺上登高遠眺視野遼闊,可近觀和平島、望幽谷與基隆嶼,享受海天一色的天然美景。
白米甕砲臺 可近觀和平島 望幽谷與基隆嶼
2009-10-02
米甕砲臺位在基隆港口的西岸高地上,屬于臺灣三級古跡,砲臺區中有指揮所、觀測臺與砲盤區,以及四座巨型砲座,砲盤區屬長型的平臺,砲臺一字排開瞄準外海,是目前砲臺遺跡中僅有的形式。在白米甕砲臺上登高遠眺視野遼闊,可近觀和平島、望幽谷與基隆嶼,享受海天一色的天然美景。
光華塔 臺灣首座具備度視野的燈塔環型餐廳
2009-10-02
光華塔是一座高度約33.5公尺的藍色傘狀燈塔,于1967年啟用,港務局本只用于接待貴賓,基于安全考量并未對外開放。直到在2000年時才規劃成為全臺灣首座具備度視野的燈塔環型餐廳。
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紀念碑
2009-10-02
北白川宮能久為日本皇族北白川宮家第二代,年賜名為能久親王,甲午戰爭臺灣割讓給日本,年北白川宮能久由中國戰場轉赴臺灣守備,于年月底自澳底登陸,月日進入臺北城。
外木山海濱
2009-10-02
外木山海岸位在基隆港的西側,是目前基隆市境內最長的海岸,也是一個讓人最容易親近的海岸,這裡不僅有沙灘、海水、漁港與自行車道,還可以遠眺基隆嶼、金山與萬里的海岸線,是依處不可多得的海濱勝地。
基隆港
2009-10-02
位在基隆中正區的基隆港鄰近火車站,對旅人來說是交通相當便利的一個景點。三面環山的基隆港是臺灣最北端的港口,也是臺灣的第二大港口,找一個陽光普照的下午來基隆港的露天咖啡座,喝杯咖啡靜靜欣賞著被山巒懷抱的湛藍海洋吧!
花瓶嶼
2009-10-02
花瓶嶼四周全是陡巖峭壁,地形為鋸齒狀,是一座由小島與巖礁所組成的火山島,島嶼的長度不到180公尺,寬度約80公尺,海拔最高點為51公尺,總面積約0.3平方公里,從遠處望去就像是一支花瓶。
正濱漁港
2009-10-02
日據時期曾為臺灣第一大港的正濱漁港就位在基隆和平島的南方,正濱漁港又稱為基隆漁港,是早期帶動基隆漁港興盛的主要功臣,而在漁船噸位逐漸加大之后不堪負荷,于是又興建了八斗子漁港。
基隆棉花嶼
2009-10-02
東西長度約為800公尺,南北則為公尺,海拔最高是61公尺,周長為2200公尺。棉花嶼全島皆被火山熔巖給覆蓋,堅硬多孔的巖脈因具有較強的抗風化與抗侵蝕性質,經年累月下形成了巖骨。
槓子寮砲臺 看到基隆嶼及觀賞八斗子漁港夕照
2009-10-02
槓子寮砲臺區的遺跡保存相當完整,有崗哨、交誼廳、營舍、指揮所、碉堡、彈藥庫、砲盤區等設施,更特別的是砲軌為度,可讓砲臺選擇發射的角度,為基隆五大砲臺區中唯一僅有。
原住民文化會館
2009-10-02
總面積多達九千多坪擁有五層樓高的「基隆市原住民文化會館」位在基隆原住民海濱國宅社區的右方,一樓的活動中心與二樓的托兒所為社區所使用,三樓與四樓則是不收取門票免費開放觀光的原住民文物展覽室。
彭佳嶼
2009-10-02
彭佳嶼為當地的漁民口中的「大嶼」,又名大峙山嶼或草萊嶼,是基隆市外海北方三個島嶼中地勢較平坦、面積最大的島嶼,彭佳嶼的形成與棉花嶼、花瓶嶼如出一轍,都是經由火山噴發而成。
基隆嶼野百合 基隆嶼是北臺灣明顯的地標之一
2009-10-02
聳立在基隆東北方的基隆嶼是北臺灣明顯的地標之一,屬于火山噴發而成的島嶼,是珍貴的火成巖地質。不同的氣候與時間各有相異多變的美感,夏季時可搭乘觀景船前往基隆嶼,揭開這個臺灣時間年才開放觀光島嶼的神秘面紗。
八斗子漁港 集結了漁村文化 山海美景 海洋生態與海產美食
2009-10-02
海港夕照一直以來都是各個港口著名的景色,八斗子漁港除了日落夕照之外,還有許多稱為「魚寮」的漁產加工廠,以及假日時的夜市,讓您一邊吃著最新鮮的海產小吃,一邊欣賞岸邊的漁火點點。
基隆八斗子海濱公園
2009-10-02
海風吹拂的八斗子海濱公園規劃了完善的步道,供人休憩的涼亭,還有個度視野遼闊的木制觀景平臺,可以眺望八斗子海灣和基隆嶼,往下望去則是望幽谷一大片綠油油的草地,觀景平臺上下皆是美景,在這裡可以享受居高臨下的快感。
二砂灣砲臺 當年保衛基隆海防的雄偉氣勢
2009-10-02
二沙灣砲臺又名海門天險,依山而建于基隆市二沙灣山上,清朝道光年間(西元年),爆發中英鴉片戰爭,清廷為了阻止英軍攻勢,而興建座東北朝西南的二沙灣砲臺。